苦水 | 中國苦水,絲路明珠;億年丹霞,雄渾畫卷;百年精魂,十里花海??!
中國苦水,絲路明珠;億年丹霞,雄渾畫卷;百年精魂,十里花海;一帶一路,播香灑愛。西出黃河第一驛,玫?;ㄏ闱咝钠?,萱帽豬馱龍峰秀,非遺奇葩競芬芳。
絲綢之路玫瑰谷,苦水美名香天下,“苦水玫瑰”已成這一張名片。多彩苦水,百花齊放;文化苦水,百技競秀??嗨翘m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沃土,眾多非遺項目是絲路奇葩,表達著苦水民眾向上向善、熱情奔放的生活情調。
高高蹺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2009年6月2日,中國成都第二屆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天府大巡游中,獲“太陽神鳥”金獎。2010年8月又在上海世博會上展示高瞻遠矚、意氣風發的精神風采。
苦水街村民從明代開始就興起了二月二龍抬頭鬧社火的習俗。由于苦水南、北兩街社火在競爭中高蹺的不斷增高,形成了今日全國高蹺之冠—高高蹺,蹺腿長達3.3至4米,以高、險、奇而叫絕。
苦水高高蹺是一門表演藝術,它主要以傳統秦腔劇目為表演內容,結合一年一度的苦水二月二龍抬頭社火上街向觀眾進行表演,表演者身著傳統戲劇服裝,畫上秦腔中人物的臉譜,過街表演。劇目有《升官圖》《回荊州》《大登殿》《彩樓配》等。它的藝術魅力在于奇特驚險、壯偉神勇、神秘禁忌。
太平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太平鼓是苦水社火的壓軸節目,以其陣容龐大、聲音恢宏、變化多端而引人注目。
鼓手在旗手的指揮下奔騰跳躍,翻轉起伏,靈活輕捷,矯健酣暢,不斷變化著陣法,策馬揚鞭、力劈華山、彎弓射雁、白馬分鬃、鷂子翻身、鷹擊長空、黃河擊浪、兩軍對峙、天圓地方、三羊開泰、四門兜底、五福臨門,一個個陣法演化得酣暢淋漓,鼓手們飛、騰、奔、躍、轉、閃、騎、舉、搓、蹲,一個個動作剛柔相濟,其妙無窮,其一招一式都揮灑著旋轉乾坤、力撥山岳、威震環宇的氣魄。
太平鼓是永登悠久歷史文化的積淀,1986年河橋樂山坪出土的距今五千年的馬家窯文化彩陶鼓,為永登及蘭州地區廣泛流傳的蘭州太平鼓鼻祖,永登有太平鼓之鄉之稱。
蘭州太平鼓的起源的另一種說法是明朝初年,徐達在元宵節攻打蘭州城時,將軍隊裝扮成表演的社火,將兵器藏于太平鼓中,混進蘭州城,一舉攻克。徐達有“黃云動殺氣,戰鼓聲振地”的詩句。
2000年4月,永登縣太平鼓隊應邀參加無錫“中華鼓王”大會,獲得“最佳表演獎”、“最佳組織獎”,被授予“中華鼓王”稱號。2003年正月初一,又在中華世紀壇“中華故土地圖”安放儀式上進行了表演??嗨蛱焦亩幻麨橹袊耖g文化藝術之鄉。
下二調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苦水下二曲,又叫調弦,是從明末清初隨秦腔一起傳入苦水,它與秦腔是一對姊妹花。曲調近似秦腔板路,大的方面分花音、苦音二類,細致地分有尖板、慢板、搖板、二六板、滾白、陰司板等。下二曲在苦水很受群眾喜愛,唱起來悅耳動聽,優雅流暢,也有秦腔的高亢激昂。上世紀八十年代,永登縣文化館周群、楊培鑫對苦水下二曲的調、譜、詞進行了搶救性記錄,錄入《中國戲劇卷》中,它是戲劇藝苑中極為珍貴的獨特藝術。近年來苦水退休教師巨崇昭老人傾心挖掘整理,胡學文等民間藝人將其搬上舞臺,瀕臨失傳的特有劇種又與當地百姓見面了。
主要傳承譜系是:王培德父子、王增邦、王瑣久等老藝人,苗蘭亭、苗高墉、施昌德等都有戲箱,表演技藝高,是清末、民國時期的知名藝人。
該項目具有典型的傳統性,傳承年代久遠,傳承譜系清晰。表演劇目的豐富性,表演戲劇穿插在皮影、木偶戲中,比較完整的有《香山還愿》。藝術的獨特性,該曲目是苦水獨有的地方藝術,是苦水民間藝人長期進行藝術創新,發展起來的成果。器樂伴奏豐富,器樂多而獨特。在苦水民間藝人的努力下又綻放出它迷人的風采。
二月二龍抬頭社火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社火的起源很古老,可以說是從原始的祭祀活動和圖騰崇拜演變而來??嗨露執ь^社火,表演場面盛大,節目眾多,歷史悠久。
據傳說,與明代劉伯溫斬龍有關。在苦水川東有一道長山嶺,狀如巨龍,這條龍護祐著苦水川。明初軍師劉伯溫途經這里,發現了這條龍脈,當即斬斷了龍身,趕走了龍魂,因此在長山嶺留下了“斬龍峴”的地名。自此苦水川植被枯萎,災禍不斷,民不聊生,苦水百姓為了記住這一慘痛悲劇,盼望龍體合身,龍魂再歸,讓苦水川恢復昔日生機,從明初開始,就興起了二月二鬧社火舞龍習俗。
二月初一,社火表演,南北兩街社火隊相向而來。春官、獅子、太平鼓、高高蹺、秧歌隊、旱船等表演節目有秩序地行進,人們在鑼鼓聲中歡樂而興奮。晚上的社火也十分精彩。二月初二是最熱鬧的一天,南北街社火隊分別拿出最精彩的節目,排出最強大的陣容,并分別舞青龍和黃龍進行表演,晚上舞龍場景更為精彩。初三,是社火的收場之日。中午鬧完所有的社火后,下午南北街要分別舉行倒桿和踩表儀式。最后將所有鬧社火的廢棄物集中焚燒,拋在山間或河中驅走瘟疫、邪惡,求得來年好運。
苦水二月二社火被外界稱為苦水街上的“逛歡節”。
鐵芯子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鐵芯子,又名高臺戲,是蘭州流傳較廣、設計奇巧驚險的民間廣場藝術,是由人們拜神祭祀,迎接新春,慶賀豐收演變而來。
最初人們用面團捏成豬、牛、羊、雞和各種人物造型供奉于八仙桌上,焚香化紙、頂禮膜拜,祈求先祖神靈的保佑和降福。至清代末年,面捏人物被七八歲孩童扮以各種歷史人物或戲劇人物所替代。民國年間,改用鐵器打造骨架為芯,仙桌上擺獻供品為裝飾物。鐵架上分層有序地將戲劇人物造型的孩童固定在鐵芯上,給人以玄妙之感。
現代鐵芯子美觀玄妙,有高有低,錯落有致,就像一幅構圖奇特、疏密有致、造形優美的立體圖畫。稚嫩的小孩經鄉間藝人的巧妙裝扮,造型惟妙惟肖。裝扮成各樣戲劇人物的小孩,他們擺出各自的姿勢,形成一組戲刷片段,以高、驚、險、奇為特色,還有體現當代社會精神風采的。
永登的鐵芯子又叫亭子,表演以嗩吶、鑼鼓為之伴奏。裝扮人物的都是膽子大、聰明可愛的小孩子,家長們爭著讓自己的孩子來裝扮,以圖吉利、平安。鐵芯子被稱為空中雜技,頗受觀眾喜愛。
木偶戲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也叫泥頭子,又叫肘猴子,唱腔用秦腔。明初隨著山西、陜西移民遷入苦水,將木偶戲傳來。起初,主要在田間地頭,人家院落,婚喪嫁娶時,隨便以清唱的形式出現,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創新,逐步形成自樂班,小型戲班,興盛于清朝中期,當時一個戲班人數在10人左右。民國時期,苦水比較出名的戲班有王增邦、王久禎、施統昌、施基昌、王培德、王培元、苗高墉等,一般白天唱木偶,夜間唱皮影。木偶雖沒有面部表情,只是眼睛、嘴動,全憑形體動作表現。苗高墉以各種戲劇人物生、旦、凈、末、丑都肘得好而出名,以嫻熟的表演技巧,不論提袍甩袖、吹胡瞪眼、還是耍刀弄槍、翻轉舞打,各種動作靈活、干凈、利落。主要表演的是連臺戲,如《封神演義》《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唱腔以秦腔為主,劇目豐富,器樂、伴奏悅耳動聽,服妝艷麗。在1958年全省木偶戲會演中苗高墉表演的《花園游春》榮獲二等獎。
苦水木偶戲,歷史悠久,藝術品味較高,表演形式獨特,是永登乃至蘭州市的民間藝術。近年來在王克福等人的努力下,讓這一藝術重新走上舞臺,先后排演了《鍘美案》《火焰駒》《放飯》《香山還愿》等,多次參加蘭州春節文化廟會、蘭州市農民藝術節。甘肅電視臺《西北角》報道、宣傳。
李佛傳奇故事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苦水是絲綢古道上佛教傳播融匯之地。豬馱山早在明代當地百姓就建有寺院,名為西山寺,到清康熙年間因當地風顛和尚李福在此山修性得道,使此山聲名遠揚。李福出生在苦水,幼年崇佛,遭父母阻制后,斷指出家,在萱帽山修性,他風風顛顛,自號風顛,后度化一豬馱磚上山建寺,此山被百姓稱為豬馱山,他道心高超,關愛生民,奚落權貴,教百姓翻地壓砂的農業技術,他施巧計讓當地官員修架莊浪河橋??嗨傩諏λ志囱?,被尊為李佛爺,后圓寂于西安達摩庵,被康熙帝御賜“滲金佛祖”封號。著有《風顛禪師錄》。
李佛亦佛亦仙、似風似顛的傳奇在苦水人群中可以說是婦孺皆知,而且被尊奉為佛,苦水人基本都信奉而且每年四月初八都去豬馱山朝山拜李佛爺,誕生的地方修建了母子宮。
在苦水百姓心中他是為民作主的僧人、智者、旅行家、醫學家、詩人、勇者、發明家,其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
玫瑰栽培與加工技藝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以其生長茂盛、花色鮮艷、香氣濃郁、肉厚質純、產量及出油率高、精油質量好、抗逆性強等特點,因此叫“苦水玫瑰”。提取玫瑰精油率可與世界著名的玫瑰出產國保加利亞的薔薇香精媲美。因為1000朵玫瑰鮮花才能提取約一滴玫瑰精油,故有“液體黃金”之稱。所以,苦水玫瑰又以“香型獨特、品種純正、含油量高”被人們稱之為“天下第一香”。
苦水玫瑰是老百姓做饃饃的主在調味、調色品,也是加工成醬、醋、酒的主要原料??嗨倒褰陙黹_發出花醬、精油、花茶、純露、膜粉、露酒等系列產品。
經過產品開發,苦水玫瑰能聞、能喝、能療、能養、能品、能吃。
苦水老調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正月里采花無花采,二月里采花花未開。三月里桃杏花紅似火,香賽那玫瑰花四月里。姑娘呀!”這首《采花》為代表的含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永登苦水老調,從明代苦水堡筑建而成到晚清民國曲繁盛時期定格為苦水老調,充分展現了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社會交往中的智慧結晶,優美、高亢、抒情和貼近社會生活的旋律,從古到今都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富有風土人情的調子和唱詞是勞動人民生活和諧的頌歌,有著生生不竭的活力,久唱不衰。
苦水老調的曲調富有東西南北文化交融的特色,從山歌與花兒的對唱,到秦腔的滲透,小曲的融和、詩詞的美化,極大地豐富了永登苦水老調的文化內涵。它的演唱形式多樣化,有一唱眾和,問答對唱,個人敘事演唱,有的還配上幾個人聯合的表演唱,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資源庫。
——轉載·永登融媒體中心
- 上一篇:苦水 | “青春令居,浪漫永登”,永登崛起 未來已來??! 2022/8/15
- 下一篇:苦水 | 河西走廊不僅是昔日的古戰場,也是甘肅著名的糧倉??! 2022/8/15